Sunday, May 9, 2010

明星推手講幕後故事- 陳沒(BY 信息時報 )有五月天喔!

明星推手講幕後故事 陳沒:梁靜茹們的整理師
2010年05月06日09:45

陳沒(左一)出席梁靜茹的婚禮

  □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何珊
  或許你沒有聽過他的名字,但是你一定聽過他填詞的歌,周華健的《小天堂》、《在雲端》、《忘憂草》,劉若 英的《人之初》、《成全》、任賢齊的《飛鳥》、《天涯》、《傷心太平洋》,梁靜茹的《崇拜》、《親親》……太多太多的經典作品,伴隨著一撥又撥的人成長, 不只歌迷還有天王天後,李宗盛、陳升、周華健、五月天、梁靜茹、劉若英……他們識於微時且一併經歷過高峰與低谷,他是他們親密的戰友和貼心夥伴。
  對,他就是陳沒,原名陳勇志,著名作詞人,相信音樂執行長。1988年進入唱片業擔任企劃,身兼歌詞創 作。曾先後擔任滾石唱片副總、台灣區總經理、滾石集團策略長,在滾石最輝煌的年代,陳淑樺、羅大佑、李宗盛、張國榮、陳升、辛曉琪、無印良品等的專輯統籌 皆出自他手。2006年與五月天脫離滾石組建相信音樂,直到年初簽下劉若英,加上旗下梁靜茹、品冠、強辯樂團、丁當等在唱片和演出市場的不俗表現,他在華 人音樂版圖上有著鮮明的位置。
  最熟悉的陌生人
  給任賢齊寫歌只能想著他
  今年是滾石唱片成立三十週年,而這位從滾石開始進入唱片業在華語歌壇浸淫長達20年的資深音樂人,陳沒無 疑是神秘而陌生的。出現在媒體報道的次數,跟他的歷久不衰的作品相比,實在是少得可憐。一代又一代的台灣天王天後傳唱著他作品的時候,他卻正忙於張羅他們 新專輯和演唱會的大小瑣事。他熟知他們生活感情的二三事,同時深諳他們的嗓音特點演繹風格,他的詞不僅令聽者陶醉,更讓歌者動容。
  如果單論詞作,他可以和林夕、易家揚、李焯雄等人比肩;如果論管理,在滾石他曾僅在段氏兄弟之下,在相信 音樂他是舵手。但他常喊的一個口號是,一張唱片,只有歌手可以說「這是我的作品」,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權利這麼說,包括寫詞作曲的人,「每一個創作人寫歌, 都必須清楚,你是給這個歌手寫的,而不是任何一個人來唱都可以,像《傷心太平洋》是我寫給任賢齊的,我腦子裡想著的就是他。那靜茹的《崇拜》或是《情 歌》,我是想著靜茹寫出來的,她的口吻、她的臉,唱出來給人家的感受是什麼,所以這些歌怎麼會是我的作品?」
  不善言辭企劃人
  李宗盛的大腦長在口腔裡
  20年前還叫陳勇志的陳沒的入行純粹是偶然,第一份工作在廣告公司待了半年,後來接到了滾石唱片當時的宣 傳主管陸少康的電話,說滾石傳播要找企劃,結果當天下午就開始在滾石上班了。那之後的兩三年,陳勇志都在滾石下面的滾石傳播,做一些跟唱片有關,卻跟音樂 無關的事情。藝人接到廣告,他要寫廣告企劃案;藝人要上通告,他要幫忙寫腳本;藝人開演唱會,他就寫歌與歌之間的串詞手卡。一天24小時忙得不可開交,卻 也拿著跟時下年輕人差不多的微薄薪水——16000元新台幣(約3500元人民幣),「這個行業剛入行都是苦的,它討厭的地方在於,這是個虛榮的行業。表 面上很風光可是又跟其他拿一樣的薪水,幸好我的平衡能力很好,從來也都沒想過要戴金錶。」
  當時風光的歌手是羅大佑、潘越雲、齊豫……但二十來歲的陳勇志,都是把崇拜默默藏在心裡,不善言辭的他還 非常害羞,可讓他驚歎的是周圍人怎麼都那麼能說會道:「李宗盛很會講話,哇,他們好像大腦長在口腔裡,我搞不懂為什麼他們一張嘴,就是華麗麗的語言,有邏 輯又有說服力。可是我永遠不會變成這樣的人。」
  盛名之下填詞人
  只不過是歌手們的整理師
  在陳勇志開始執筆嘗試填詞之後,人們便記住了他另一個名字——陳沒。但是這個名字,其實最早出現在陳升的 專輯工作人員名單上。當時已成為企劃主管的陳勇志,一手包辦了那張唱片大多工作,「我覺得掛這麼多自己的名字很怪,好像做唱片很不用心的樣子。所以在文案 的部分,我就取了個名字叫陳沒。剛好是陳升的專輯,他是升,我是沒,剛好相反,覺得很有趣。」當時的陳勇志壓根沒想過,陳沒這個名字會成為日後自己的分 身。
  第一首為誰寫的,他統統都不記得了,他笑著說自己甚至都不會回頭去想:「真正確定寫詞是我可以做的一件 事,而不是只是偶爾玩票或是曇花一現,應該是任賢齊的《傷心太平洋》,華健的《小天堂》。這兩首歌是我填詞路上,很關鍵的兩首作品,讓我發現自己在寫詞這 方面比較沒有那麼自卑。」
  他被封為行內的押韻之王,《傷心太平洋》中幾句「往前一步是黃昏,退後一步是人生,風不平浪不靜心還不安 穩,一個島鎖住一個人;我等的船還不來,我等的人還不明白,寂寞默默沉沒沉入海,未來不再我還在……」以工整對稱的AB韻轉換,被視為華語樂壇作詞史上難 得佳作。但他笑說只有林夕才能被稱為是「作詞家」,而他不過是歌手們的整理師,「我很清楚我最大的能力,不是文字、創意,我最大的能力是整理事情,幫有天 份的人整理他本來就有的東西。可能當中很多,連他自己都不知道。」
  唱片公司掌舵人
  和五月天目標吻合有默契
  因為身兼過企劃跟填詞人的角色,所以創作的時候他多少有點「動機不純」,腦海中時常會不自覺地想,要怎麼 選歌,順序如何,唱片出來後該如何包裝等等的後續事項,因此往往一首歌寫好了,MV的畫面也讓他想好了,「這是我的麻煩,也是我的優勢,所以我注定會比其 他人想得更多。但是做老闆這件事,完全是被逼出來的。」
  之所以退出滾石自組相信音樂,他說主要是2005、2006那兩年,整個市場起了很大的變化,滾石唱片內 部也有很多變化,「那時候就急切想要有一個小的單位,來深度經營、耕耘兩三個藝人,滾石老闆也知道趨勢跟環境,對像五月天、靜茹這樣的藝人是最好的狀態。 另一個方面,跟五月天、靜茹也合作那麼久了,對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目標都挺吻合的,溝通起來很有默契,就很自然走到這一步。」
  他也承認:「主流唱片圈已經無聊很多年了。星光幫這樣算是成功的宣傳策略,等於把一個新人的曝光提前到發 片期,可是這種方式一定是效益遞減,歌手與音樂本質的關聯會越來越薄弱……非主流市場的主流藝人,能號召到的族群往往超乎想像,龐大到足以支撐市場,蘇打 綠、陳綺貞就是一例。」
  他們都被他整理過
  周華健、五月天、梁靜茹、劉若英……陳沒和一眾天王天後識於微時。在陳沒看來,那時的他不過是李宗盛身邊 的小弟,能得以參與唱片的製作都是因為前輩的厚愛。十多年過去了,大家之所以還能繼續合作,只因為並肩作戰早就有外人所不能理解的默契,詞是為他們度身定 做的,只有他們才合身才匹配。
  周華健
  「他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」
  在新店外郊一間現在連名字都忘了的錄音室,一眾死心要重搞一個《讓我歡喜讓我憂》的最佳版本,那天近午 夜,擠在小小錄音間裡的有製作人Jim Lee、沈光遠,還有當時大大小小的老闆們,「讓我甘心…為了你…付出我…所…有……」,華健的「有」還沒結束,藏在牆角的我已經控制不了自己的眼淚。那 時我做唱片才滿一年,也是我生命裡連根都幾乎要被自己刨爛的一年,毀了幾張唱片,談著一個無能的戀愛,生活與經濟都只是厚著臉皮撐在那裡,1991年11 月,我一個人,第一次當周華健的企劃。
  當時市場成績沒有多好,感情也很亂,是處在那種苟延殘喘,明明不愛還要在一起。那時大概在二十六七歲,畢 竟剛畢業還有借口,還可以做一些嘗試,所有人那個時候都應該要面對未來。《讓我歡喜讓我憂》大賣,我才知道過了一關,並且從那一張唱片開始跟華健確定合作 關係,他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。雖然華健一直覺得我給他很多,可是我覺得我都只是在幫他整理,因為華健有很多想法,我覺得我扮演的只是整理者的角色。
  五月天
  「阿信不好酒,瑪莎常喝醉」
  因為那個時候李宗盛負責整個滾石的製作,五月天他們是自己丟了一個Demo(小樣)給總機小姐,然後第一 關就到了李宗盛那邊,畢竟那個時候台灣的樂團其實不多,我那個時候是企劃,所以李宗盛就給我們聽,讓我們去想這個怎麼做。那個時候希望音樂有一些不一樣, 大家是一聽就喜歡。而他們在發片的時候,已經有二三十首歌了。
  五月天會模仿我講話,或是開會時的一些習慣性的動作。當中要數瑪莎最喜歡,但他們多少還是會把我當長輩。 五月天常常喝醉,常在慶功宴之類的場合拱我喝酒。阿信算是比較不喜歡喝酒,最容易喝醉的是瑪莎,因為他其實酒量不好,可是又很愛開玩笑,他不懂得退出火線 之外,常常擦槍走火喝醉了。像阿信他不會深入火線,喝一點可能就退回房間了,怪獸跟石頭因為本來酒量就很好,沒那麼容易喝醉。
  梁靜茹
  「我介紹她和老公認識」
  梁靜茹是李宗盛在馬來西亞發掘的,她是從簽唱會、校園演唱會這些開始跑的,只要當著你的面,只要一開口, 就能說服你。我們真的開始確定她紅,是在第二張專輯《勇氣》的時候,那一年的十月我們已經發片後,台北的一個河堤旁邊有個慶典,當天來了10萬人,靜茹一 唱《勇氣》,全場大合唱。我知道她過關了,真的紅了。
  靜茹現場吃飯的,我們在製作的時候,常會幫她計算,這首歌,現場唱的時候是什麼感覺。靜茹對歌的選擇也會 考慮到,她現場唱的時候會給大家怎樣的氣氛。我認識的靜茹是個很直接的人,是那種喜怒哀樂藏不住的類型。
  我也不算是靜茹的介紹人,因為那個時候,靜茹老公Tony是酒商,我知道靜茹本來就喜歡紅酒、香檳,就覺 得他們有共同的嗜好,可以讓他們認識一下。我也沒有花太大的力氣,只是讓他們自然認識。後來發現這個判斷,的確是對的。他們一開始就聊紅酒聊香檳,於是門 就自然打開了,都是戲劇化的事。
  劉若英
  「我讓她對歌唱重拾信心」
  過去幾年她所唱的歌,總讓人感覺那都是些她自己的事,她可以打動更多的人,為他們唱出各式充滿喜怒哀樂的 歌。我覺得她之前幾張專輯,都讓人感覺她好像被關在房間了,唱出的都是她自己的事,這樣就太可惜了。她是可以唱大家的歌的歌手,而不是只是唱劉若英一個人 的歌。
  或許因為這樣,奶茶在對唱片及唱歌的這件事上,是越來越沒有信心的。她在我們沒有合作的這幾年,她在唱片 及歌唱這個部分沒有被好好的開發及利用。按道理說,她在過去這5年的時間裡,她的演唱會、她的經驗、她拍過的戲,都讓她有資格跟有更多的角色,去和歌迷、 喜歡她的人溝通,這是很多別的女歌手所不具備的。
  奶茶是一個很特別的藝人,至少在唱歌這一塊兒她可以扮演比其他女歌手更多的角色。我跟她說,她在唱片和演 唱上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東西,不會比她寫的書、她演的電影來得少。
陳沒部分詞作
  梁靜茹 《崇拜》《三寸日光》 《親親》《別人的天長地久》
  周華健  《忘憂草》 《在雲端》《我是誰》《小天堂》
  劉若英 《人之初》  《成全》 《我不想念》
  任賢齊 《傷心太平洋》 《天涯》《飛鳥》
  黃品源  《淚光閃閃》 
  陳淑樺 《打電話給沒有人》
  品冠  《那些女孩教我的事》 

from 信息時報
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